严丽君
汗洒帮扶路点滴为民情——方山县圪洞镇阳湾村第一书记
有一种帮扶是给米送面,那叫“输血”;有一种帮扶是提智增志,那叫“造血”;还有一种帮扶是尽之所能,我们称作“真心真情”。在方山县众多农村第一书记中,严丽君只是很普通的一位,但他竭尽所能,扎根农村,埋头耕耘,真心真情的点滴举动,深深感染打动着我们。
01
吃透家底聚人心
年12月,严丽君受组织选派到圪洞镇阳湾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农村,转变有点大,加上没有丝毫农村工作经验的他有些不适。“既然受命于组织,就应不负于组织。”严丽君暗下决心,一定要咬牙前行,干出个名堂来。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他首先以身作则,吃住在村,开展了深入的大走访,老党员、老支书、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都留下了他走访的足迹,得到了他想要的法宝。村班子力量不足,村产业发展没有,是阳湾村摆脱贫穷的两大短板。紧接着,为拓宽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严丽君先后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马坊镇里其村考察集体产业发展;到文水县考察养牛产业发展等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致富经验。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入手,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找准自身问题开始,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集思广益地制定出阳湾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一系列举措,使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
02
扶智扶志展新颜
“进村的道路两旁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牛羊乱跑,真是光秃秃的一个荒山野岭。”进村时不堪的村情村景至今还在严丽君的脑海中难以抹去。改变进行大发起,严丽君在县委宣传部机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小事抓起,和帮扶队员们一道投入到改变阳湾村村容村貌的行列中。实现一日一清扫,一月一大扫,全村卫生很快得到改善。按照县里的总体安排,又对整村进村主干道进行了绿化,部机关干部义务植树苗,美化了进村道路和村民的居住环境。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影响村民生活生产,为此,在多方协调争取下,为阳湾村修建了米的河坝和进村米的护路坝,硬化道路余米、文化广场余平方米。
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是扶贫的根本和长久之计。严丽君在部机关领导的指导下,从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入手,积极开展了“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经全体党员研究、评议,共评选出2名文明户,由第一书记、村两委“主干”上门挂牌,每户奖励元。同时,在全村醒目处,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平米,营造了崇尚文明户、争做文明户的浓厚氛围。不到两个月,阳湾村就变了个样,展露出她的新姿。
03
谋求发展利长远
脱贫的根本是要有产业的支撑,没有产业的支撑不是真正的脱贫。严丽君深深懂得,也更明白,阳湾村要是没有产业发展,就很难实现真脱贫。根据本村养牛条件好、养牛人员多、养牛积极性高的特点,他和村班子成员协商,将养牛作为本村的主体产业。为了扩大养牛数量,提高村民收入,解决村民在发展产业上的资金难题,他积极联系中国邮政银行方山分行和方山县信用社,为6户贫困户和3户非贫困户争取贷款40余万元。并利用第一书记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修建了占地0平方米、牛棚平方米的养牛场。还拿出在全县每头牛奖补0元政策的基础上,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又给每头牛补助0元,充分调动养牛户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共有养牛户22户,牛存栏达到头。
与此同时,邀请农业专家村民讲解有关种植技术和国家惠农政策,积极帮助打工户寻找打工门路,医院医生进村义诊,开展各类慰问演出活动等,拉进了与村民的距离,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让我们欣喜的是,阳湾村在经过脱贫各项指标的层层验收,成功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严丽君说:“我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此为新起点,站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展示青年人新的风采。”
方山党建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