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品读碛口古镇

                            

品读碛口古镇

回望碛口

——品读碛口古镇之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有文化才厚重。黄河因“碛”而生险,碛口因“险”而成镇。碛口古镇是吕梁乃至山西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在碛口这块净土上,能找到中华民族国魂、国脉、国运、国力的影子。走近碛口,品读古镇,回望碛口古镇商贸的兴起、发展、繁荣、鼎盛的商业文化史,感受号称黄河第二碛“大同碛”的那种浊浪排空、磅礴豪迈的气势,感受“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那种历史的穿透力,一种沧桑、悠久,凝聚着一个民族不息奋斗的文化会涌动在你的心头,你会激情澎湃,感怀万千。

碛口是集晋商、黄河、黄土文化为一体的瑰宝,是摄影家的殿堂,艺术家的摇篮,文学家的沃土,影视剧拍摄的“影视城”。当你迈进碛口,悠闲漫步古镇,品读品味其间,你既可以观赏风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也可以倾听韵味无穷的晋商故事和风俗逸闻,还可以品读碛口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的渊源流长和厚重历史。古街、古铺、古刹、古码头、古村落都是见证碛口古镇历史的珍贵文物,它们能让你穿越时空,能给历史以质感,给人文以关怀。你仿佛进入一个时空隧道,回到几百年前碛口古镇的繁华闹市:梦幻般地看到那赤身裸体的船工正在艰难地拉纤,衣冠堂堂的掌柜正在洽谈生意,满街车水马龙,驼铃之声不绝于耳……

碛口镇地处于晋西吕梁山西麓,吕梁市临县最南端,坐落于卧虎山下,湫水河与黄河交汇之处,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昔为水旱码头,如今交通主要靠公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两用的交通便利,为碛口古镇赢得了“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美誉。

黄河孕育了碛口,晋商为碛口添彩。二三百年是历史的瞬间,兴兴衰衰是历史的必然。回望沧桑历史,寻觅晋商的渊源……

据《碛口志》记载:从临县、离石一带出土的大量陶片、石刀、石斧、陶环等多种文物考证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远在新石器时期,,碛口这方土地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早在战国时期就是赵国蔺邑很重要的一个兵事要冲,之后历经秦、汉、两晋,皆如此;南北朝后期,“五胡”猖獗,碛口成为抗击“胡人”的前哨,定胡县的门户;到了隋、唐、北宋,定胡依旧;金朝取代北宋后,实现了北方大统一;从元代开始,碛口又成为“州、县”共管的军事战略要地;从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抗战结束,碛口的战略要地作用方才失去,前后历时长达余年。碛口的繁荣衰落与晋商是息息相关、生死与共的。明清时期,在我国相继出现了晋商、徽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陕商、山东商、粤商、福建商和江右商10大商帮,而晋商尤以资本最雄厚、海内最富有、经营项目最多、活动区域最广、活跃时间最长而独领风骚,雄居群帮之首。创造旷世商业奇迹的晋商从明初到清末民国初年衰败前,叱咤风云5个多世纪,且起周延宋,历史悠久。同样,碛口商业的雏形在金元时期早已形成,后随明初“开中制”实行,晋商的大规模崛起而走向全面兴盛。说起晋商称雄历程,历史上树有五座丰碑,即驼帮、船帮、票号、大院和“茶叶之路”,这些在碛口均有体现和缩影。所以说碛口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毫不夸张,也毫不为过,而且在民国初年晋商已大面积衰落后,碛口又因得益于阎锡山“保境安民”的政策,依然繁荣兴盛,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止。。碛口作为水旱碛口作为水旱转运码头,其生意涉及范围之广大:西至兰州、吴忠,北至包头、五原,南至邯郸、郑州,东至太原、京、津,以致很多地方的货物统称“碛口货”,譬如碛口碱、碛口油、碛口烟等,其实这些货物并非产于碛口,而是从碛口贩来而得名的。我们说“碛口兴于黄河,败于黄河”,也就是说在京包、同蒲等铁路相继建成之后,往来晋陕的货物都走了铁路,致使黄河水运价值一落千丈,于是碛口也完成了其商品集散中心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从此被人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河沟壑中,在贫困的岁月中静静地守望着,等待着,期盼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自大西北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黄河岸边产生过无数次激烈的碰撞!碰撞之一,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了解与融合;碰撞之二,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成熟;碰撞之三,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往来与渗透。而碛口古镇正处在这个碰撞的交汇点上,以“商贸往来”独持的方式,搭建起一座中原与大西北地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古镇碛口把母亲所给予的爱化成年的繁荣,把母亲遗传下来的精神写成千古不朽的大文章,把母亲孕育成的文化深深地播撒在沟壑纵横孕育成的文化深深地播撒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

纵观碛口十八大景观,最值得观赏和品读的是碛口二碛巨浪、黄河天然水蚀浮雕、麒麟沙滩、黄河峡谷、高原土柱林等自然景观,古街道、店铺、货栈、票号、当铺、古刹、古民居等人文景观。古诗赞曰:铃声昼夜鸣,船筏穿梭行;商贾客满栈,碛口“小北京”。更有诗为证:如斯仙境何处有,劝君早做碛口行。

黄河进入晋陕峡谷由北而来到达碛口,突然丢掉其汹涌咆哮的脾性,以平静婉约、平顺柔和姿态展现,河道豁然变宽,最宽处达米左右。可是当黄河行至卧虎山前不足米处,奇遇在临县境内流程百十余里的湫水河猛然斜插过来,注人黄河。由于湫水河由东向西而来挟着大量的泥沙石头,堆积卡塞在黄河的河道中,使得原来余米宽的黄河河道,猛然紧缩至80多米,迫使黄河水流在此不得不无奈地拐个弯,在乱石堆中冲撞穿行,在寻找出路时,爆发了雷霆之怒,奔腾怒嗥,浊浪滔滔,出现了一处险滩,卧虎山横亘、黑龙庙雄峙之气势与黄河之雄浑浩荡,形成了被来往船只的掌舵者视为“虎口”的“大同碛”,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在此勾画出一幅“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奇观。由于黄河上游来的船只因大同碛而阻断,不得不在碛口开阔平静的河湾靠岸停泊,久而久之,碛口就成了停泊码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古代商贸活动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黄河航运成全了碛口,碛而口又为黄河增姿添彩,可以说,没有黄河就没有碛口古镇的繁荣昌盛。

品读古镇

——品读碛口古镇之二

碛口溯黄河北上约20公里处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百里黄河画廊—黄河天然水蚀浮雕,这是一卷惊世作品,也是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河画廊真正体现了母亲河的雕刻艺术,黄河浮雕之造型既有猴、虎、狮、象、老鹰、鹦鹉、凤凰等栩栩如生的动物鸟类造型,又有暮雨山居、故园之梦等浪漫的雕刻艺术,还有篆、隶、楷、行等书法再现,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你若细心端详,可见浮雕上面有喜鹊登梅、河马饮水、神龟迎客、护河恐龙、母乳石、元宝石、恐龙蛋等惟妙惟肖,自然逼真。黄河水蚀浮雕以浮雕、缕雕为主,图象千姿百态,手法千万变化,据专家考证,这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欣赏价值。当你进入宏伟的晋陕黄河大峡谷,宽阔的黄河,矗立的石壁,顿时会让你心旷神怡,眼界顿开;当你从碛口乘船北上行至曲峪镇开阳村附近时,黄河两岸的水蚀浮雕就会如诗如画卷般慢慢呈现在你的眼前,石壁上动物造型一个个生龙活虎、惟妙惟肖,自然奇观造型气吞山河、蔚为壮观;当你在河中乘船远观,可见或气势恢弘、或婉约清淡,极具水墨写意及抽象浮雕意味的画廊长卷效果;当你靠近观看时,可见以石雕、浮雕、缕雕为主,兼有平面线刻与透雕、圆雕等形状各异,视觉效果极其生动。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艺术景观,早已被众多中外专家称之为:集古今中外绘画、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的“百里画廊。”

麒麟滩位于李家山村山脚下的黄河之中,因“麒麟送子”古老传说而得名。你看那大片大片的沙滩经过河水无数次的冲洗,已十分纯净,细细的,绵绵的,软软的,赤脚行走其上,一踩一个深深的脚窝。每当夏天,骄阳似火,黄河沙滩上躺满了洗沙浴的人,在细软滑透的沙子里,泡上10-20分钟,然后再跳进温温的黄河水里,即便你有再多的疲倦也会瞬间即逝。在此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人的身心得以沐浴净化,这优质的天然浴场实乃妙不可言。此外,这里还有一大片黄河彩石,有些具有文字、人象造型,晶莹剔透,色彩艳丽。

黄河大峡谷,壁立千仞,峰岭争峙峙,河道曲折婉蜒,浪击晋陕两岸,气象雄伟,独具特色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观,无不令人震撼与赞叹。在这里,你既可游览峡谷风光,又可体验碛口黄河风情,给人以恢弘、大气、自然的奇特场景,从这五个字里,你就可以领略到黄河独有的魅力,体验到黄河雄伟的景象,以超越普通的自然山水景象,创造独有的“山水艺术”景观,凸现人文气质,彰显黄河文化,有效地传达黄河山野与水空间的品质。打造黄河文化,就要结合黄河景观空间的品质,对全域旅游项目的功能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创新设计,让黄河每一个场所、每一个设施都能够传达出黄河特有的情绪、文化和魅力,仿佛是一个带有神秘而传说故事情节的场景,以此来吸引游客共叙一段且完成一次非同寻常的碛口古镇之行。

辛亥革命前后10年间,古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多家大小商号,有药材、皮毛、麻油、盐碱、粮食和钱庄6大行业,五里长街画卷在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三角舟上徐徐展开。三条街十三条巷,店铺相连,组成了碛口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系统,形成了“巷巷相通、铺铺相连”古建特色。那时随着商家的增多,依山就势搭建起一层层窑院,最多叠6层。远远望去错落有致,气宇轩昂,加之随山就势设建筑,相映成趣,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打造了碛口古镇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清康熙年间,永宁大旱,百姓缺粮,陈氏家族急公好义的陈三锡出资在碛口招商设肆,从西北水运大量粮食赈济灾民。凭借碛口优越的地理优势,很快商贾云集,后来居上。清乾隆年间,侯台镇与曲峪镇先后毁于水患,两镇商户大量移驻碛口,终使碛口成为九曲黄河第一镇。当时,形成两条以碛口为出发点的重要商道:一条是经侯台镇、樊家沟、离石,在吴城镇与山西主干交通网连通,再转运到晋中、京津、汉口等地。“拉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另一条是沿黄河一路南下,经柳林县孟门镇到达晋陕交通要冲军渡,再由军渡转运到晋中、晋南各地。纵观碛口近年的历史,古镇成就了一些商业名人,也形成了一定的商贸经营之道。如临县商贾在明清史上集体留名,陈三锡招商设肆,侯国泰千金散尽赈灾民,刘中贤聚散有方,陈晋之白手起家,马文明与万源染等等。从商贸经营来看,碛口古镇商贸经营之道有许多值得思考与借鉴之处: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壮大自己;诚信为本,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管理严格,责任到人,赏罚分明;着眼发展,东伙兼顾,效益挂钩,等等。

黑龙庙是碛口祈雨的庙宇,也是标志性建筑,还是登高观景制高点。站在庙门前,你可以远眺黄河之气势,近观湫水河之曲折,聆听二碛之涛声,俯瞰古镇之全貌。值得一提的是,乐楼为“三空舞台”是黑龙庙很珍贵的建筑,也是山西境内设施最完善的一处露天剧场。乐楼音响效果特别,台上唱戏不需扩音设备,全场都能听得清楚,夜深人静时,山下古镇居民和对面陕西山上的村庄也都听的分明,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有诗为证“卧虎笙歌天外声,山西唱戏陕西听。静夜一曲联姻戏,百代千秋亦温馨”。

西湾村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地处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观赏,西湾村过去的人绝非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规模以及曾经的繁荣,是当年碛口繁荣时经济力辐射所及村庄之一,也是当年巨商陈家的家属宿舍,所以又有“陈家大院”之称。据记载:始祖陈先谟,于明朝末年从方山县岱坡村迁至西湾。当时西湾北有侯台、南有碛口,皆为经商好地方,陈先谟在此创业兴基。初时并无窑洞居住,仅有毛庵草舍,特别是第四代“三”字辈时出一俊杰陈三锡,是碛口商贸举足轻重的人物,经商发达后,大兴土木,建设豪宅,陈家大院渐有雏形,后历经11代人陆续修建苦心经营余年,才有今日所见的西湾村。西湾村民居建筑风格最为独特,其选址依据传统阴阳风水说“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和《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原则相符,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易地排洪,占据上乘风水,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鼎盛时期,西湾陈家占碛口的铺面一半之多,直至民国初年,陈家在碛口依然有房产60多处。民间传说,陈三锡与祁县乔家大院鼻祖乔贵发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并曾被乔贵发救过一命。

李家山村隐藏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名叫李家山,其实并非一座山,而是以李姓为主要居民的一个小村庄。面南背北,其地形概括为“两沟四面坡”,两条小沟壑向南延伸,与垂直于它们的一条山涧会合后向西注入黄河。碛口人说:穷西头,富西湾,好女子出在李家山。民谣则唱道: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里的炭。李家山的出名,源于吴冠中先生的三大发现之一。在特殊历史条件、特殊地形地貌和传统观念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的特殊村落的孤例。四面山坡倾角都在六、七十度,站在坡顶尚不觉陡峭,但从沟底仰望,山坡笔直如削,村中山间小路有如蛇行,曲折盘旋于坡壁。贫瘠的黄土与干旱的气候不适宜发展传统农业,主要农作物是红枣。而在二、三百年前,农业只是副业,依靠碛口投身商业,终成一方巨富。故土难离,受传统观念影响,发达后的李氏先辈们回故乡大兴土木,才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居建筑群。古民居是李家山第一景观。这里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让人充分感受着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李家山,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相对封闭,仿佛一个天然滤音气,滤掉了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将人带进了一个单纯而安静的天地……你若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李家山是理想去处。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在这得到完美体现。从风水学讲,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每年吸引着许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

沉睡了半个世纪的碛口古镇,终于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炒热了!他们走近碛口古镇,游览观赏,品读品味,无不赞不绝口,惊叹不已!美国柯斯维辛州大学环境设计终身教授董伟先生高度赞誉:“碛口的古街、古民居,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惊呼碛口李家山村象“汉墓”,“这里从外面看很荒凉,一进去是很古老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他将碛口李家山村与湖南武陵源、黄土高原一道列为他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清华大学陈本华教授说:“碛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过它的古街古巷,深宅大院,可以领略当年的繁华景象。特别是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建筑,依山就势、院院相通、巷巷相通,真是走遍全世界也再难找到”。陕西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宝生说:“碛口是摄影家的殿堂,我跑碛口几十回了,许多成名作就是在碛口拍摄的”。于是,碛口古镇才逐渐为人所知,引人注目,受人亲睐。

走进古镇

——品读碛口古镇之三

当“留住从前”成为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句口头禅,古老的碛口厚厚的尘封被人们一层一层地拨开,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古镇露出了真容。吕梁市响亮地提出了“山口村庄”(即武当山、碛口、杏花村、贾家庄)的旅游发展思路,开启了吕梁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有人曾形象地赞誉:“碛口是世界唯一”“碛口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碛口是座“活着的古镇”等等。“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自然景观,在天地间展示了一幅晋陕峡谷既苍凉又雄壮的大美写意画。3-5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旅游局先后命名碛口西湾村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碛口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碛口镇为“6年度世界百大纪念性守护建筑”等许多荣誉称号;《京华时报》评选碛口镇为“全国最具年味的八个目的地”之一,网友评选碛口镇为“人生必去的10个小镇之一”。至此,碛口古镇完成了漫漫时空的跨越,终于从“深闺”中走出吕梁山,走向全中国,迈向全世界。

走在那坑坑洼洼的“古商街”上,审视着两旁被岁月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古店铺”、幽深的“古巷道”、斑驳的“古屋墙”以及伤痕累累的“黑龙庙”等古建筑,深感作为一个吕梁人,不知碛口事,不解碛口情,是一种遗憾。

戊戌之年,仲秋时节,我再次走进碛口。登卧虎览黄河,闯二碛冲巨浪,游五里长街,在漫步中感悟老字号、老店铺,看西湾、李家山、寨子山等民居,领略明清建筑的古朴典雅;在麒麟滩观光,天然浴望游泳,红枣人家作客,天然浮雕和毛泽东东渡纪念碑前展望,处处可见古镇历史辉煌的文化。文化之深厚,商道之诚信,艺术之精华,风景之独特,慢品慢读,渐行渐悟,可谓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走进大美碛口,欣赏、品读、感悟、领悟着古镇,你可能不经意间会踩上乔致庸行走过的石板路,或者路过孔祥熙开过的义记美孚煤油分公司,还会遇到毛主席东渡住过的窑洞……这里的点点滴滴,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好像都在讲述着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的峥嵘往昔,而当岁月荏苒后,这里古老的房屋与街道、淳朴的居民和慵懒的小狗,古镇碛口所呈现的隐忍与真实,处处彰显着吕梁热土上的一方灵魂。

诚然,中华民族有无数个古镇。她们如同历史洪流中激起的朵朵浪花,各领风骚数百年。惟独古镇碛口,虽然经历了近年的“风吹雨打”,但“风韵”依然。特别是当现代“文明”的“尘沙”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古镇碛口不“媚俗”、不“邀宠不跟风”。以“卧虎山”般的沉稳,一以贯之,维护着周遭“河声岳色”的淳朴。以“黄河水”般的奔放,怀素抱朴,捍卫着曾经“古色古香”的神韵。

古镇碛口的存在,不但保留下一段被人忽略的珍贵历史,而且还给被现代“文明”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们,提供了一块心灵回归的“净土”。如果说,古镇口近年的辉煌是黄河母亲的杰作的话,那么,碛口镇能存活到现在,也是黄河母亲的特意安排。她要告诉今天的人们,碛口镇的辉煌,不仅仅体现在“贸易”上,不仅仅体现在“水早码头”上,也不仅仅体现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更主要的是她所孕育成型的“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础的“商业文化”。正是碛口这块试验田,成全了晋商“称雄五百年,纵横九万里”的历史壮举。黄河母亲还告诉人们:碛口这篇大文章还远远没有结尾,需要今天的人们继续用“心”去书写。

《临县志》《康熙五十七年临县志》《民国六年临县志校注》《吕梁市乡镇志》(临县卷)《碛口志》《话说碛口》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碛口镇的一些图文资料等。

注:此文原载于《吕梁晚报》(-10-27、11-03、11-10连载)文化版“山水人文-吕梁故事”;后载于《吕梁文学》(年第1期)“散文天地”栏目。

作者:解德辉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