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临县城庄镇五和居集中安置区全貌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个集中安置区,规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其中个深度贫困自然村13.77万贫困人口实施整村搬迁,同步搬迁11万人。
图为平定县寨马岭村李润为一家高高兴兴搬进新居
搬谁?怎么搬?搬得出如何才能稳得住?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和生态修复整治,六环联动,“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迎刃而解。5年不懈努力,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个集中安置区如期建成,47.2万人口全部迁入新居。配套建设扶贫车间个,新建共享小学所、初中所、卫生室个。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构建起了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阳台边的虎尾兰、吊兰、仙人掌上,交口县温馨花园集中安置区李永祯温暖的新家,显得绿意盎然。
“这辈子还能从穷山沟里搬出来,住上水、电、暖齐全的新楼房,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真像做梦啊,感谢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年10月28日,李永祯和全村人搬离石口乡梁家河自然村,在县城过上了新生活。提起搬迁后的变化,他不住地感叹。
从太行深处到吕梁山下,从黄河岸边到雁门关外,该省贫困地区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生动局面。
拔掉穷根山沟沟里搬出来
图为保德县易地扶贫搬迁惠民家园集中安置区一角
在壶关县县城福馨集中安置区,走进搬迁户赵万生的新家,窗明几净的客厅,整洁干净的厨房,让人倍感温馨。提起搬迁前后的变化,老赵感慨万千:“以前住在梯脑山村,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抬头能看见、走走得半天。现在住在县城,交通方便了,看病方便了,购物方便了,孩子们上学方便了。”
壶关县副县长、扶贫办主任冯海岗介绍,梯脑山村是太行山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村,长期以来这里的群众深陷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的泥沼,很多人想方设法搬走了。到年底,村里的常住户只有15户30人,散居于8个自然村。年6月,梯脑山村实施整村搬迁,搬到了县城配套齐全的安置区。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汉子走口外,婆姨挖野菜。”说起以前的生活,住在河曲县县城幸福安置区的王计恒用这样一段顺口溜来形容。
王计恒和老伴儿原来住在单寨乡神堂峁村,守着十几亩薄田,大半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年1月,王计恒拿到县城幸福安置区楼房的钥匙,把房屋进行了装修,便和老伴儿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45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干净卫生。
从低矮破旧的山庄窝铺,到窗明几净的小区楼房;从年收入不足元到如今的5万元,王计恒开启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60岁的李海牛,是左权县芹泉镇横岭村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村庄地处深山,山多地少,石多土少,干旱缺水,全村户、口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人。
年下半年,李海牛和绝大部分村民都搬迁到了邻近的大南庄村移民安置区,新家让他很满意:“以前在山上住的都是石头房,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山路坑坑洼洼,购物出行严重受限。现在的新家紧邻国道,出门打工方便,上了公交车就走,山上的土特产卖得也快了,在路边的商店很快就能变成现金。”
省扶贫办副主任张玉宏说:“我们围绕‘把谁搬出来、房子在哪儿建、钱从哪里来、质量怎样管’等问题,实化细化举措,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大干快上的工作格局。”
“六环联动”搬迁人口稳下来
图为沁源县紫红村胡宝军住上了新房子,当上了护林防火员
“我家核桃还有十几亩呢,虽然产量不高吧,但总有收成不是,住到城里去我吃啥喝啥啊?”
“别怕,核桃树可以通过改良提高产量,你到了县城可以打工,找不到干的,我给你找。”
这是垣曲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发问者是解峪乡乐尧村的贫困户王红军,回答者是解峪乡副乡长武京。
为了搬迁的事,武京多次上门做工作,不厌其烦给王红军讲政策,给他算经济账、健康账、亲情账。当武京第6次上门时,王红军终于在拆除复垦协议书上摁下手印。搬到县城后,两口子农闲时打工,一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山西省以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为重点,创造性地采取“六环联动”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统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资源,重点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保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
何为六环联动?省扶贫办移民处处长姜晓武这样解释:“精准识别对象环节解决了‘搬迁谁’问题;新区安置配套环节解决了‘搬得出’问题;产业就业保障环节解决了‘能脱贫’问题;社区治理跟进环节解决了‘稳得住’问题;旧村拆除复垦环节解决了‘群众权益’问题;生态修复治理环节解决了‘生态脆弱’问题。”
方山县64岁的李有平,原来住在马坊镇杜家沟自然村,下雨天出不了门,生病了买不到药。仅有的三眼破窑洞,夏天漏雨,冬天走风。花甲之年的老李想搬又怕搬。
耕地权益不变,退耕还林补偿不变,农村医保养老不变,三眼窑洞补偿元,新社区安置公益岗位每月元……年12月3日,李有平和老伴儿终于告别破窑洞,搬进了县城附近的盛祥安置区。
药方开对,穷根祛除。“六环联动”给搬迁群众带来的益处,写在了贫困户的一张张笑脸上。
在太行山腹地,武乡县的武晋文,年搬进位于县城的佳惠集中安置区,小区内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综合文化场所等配套设施齐全,不出小区,老武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住房破烂、交通不便、肩挑背驮、缺水少电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武晋文看着崭新的房屋,高兴地来了一段顺口溜,“上楼住新房,下楼把活干,党的政策好,脱贫奔小康……”
在汾西县府底集中安置区,从勍香镇佐木掌自然村搬到安置区的郭海明眉开眼笑:“先是我有工作了,在小区看门房;接着,政府又给老伴儿安排了公益岗位;去年12月16日,儿子也娶上了媳妇。搬进新家后,我家的好事不断,日子越过越红火。”
后续扶持群众生活好起来
图为平顺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的扶贫车间
在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腾飞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数十位女工正在飞针走线,赶制一批校服,李海燕就是其中的一位。
易地扶贫搬迁不但让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还让她学会了缝纫技术,在扶贫车间上了班,月月有了收入。李海燕笑嘻嘻地说:“从山沟沟里搬出来,我们高兴,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学到了技术,原来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前后对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天镇县二里畔“万家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安置28个整体搬迁村和58个插花搬迁村的搬迁群众1.02万名。在后续扶持工作中,安置区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引进京津冀1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个。
要安置更要安业。在农村安置区,配套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完善龙头企业带贫益贫机制,让搬迁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阳高县古城镇道贤村安置区配套建设大型日光温室产业园区,19个村的户贫困户每户都分到了1个大棚,贫困户通过签合同集体租给大同凡谷归真公司,公司负责蔬菜销路,贫困户在园区从事种植、摘果、分拣等工作,既挣租金,又挣薪金。
在城镇安置区,加大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建扶贫车间,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确保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革命老区兴县拿出县城最好的地块建设柳叶沟安置区,与县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紧邻的医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张翠花自打从奥家湾乡孙家沟村搬进柳叶沟安置区,每天操持完家务,就前往楼下的龙圣隆制衣扶贫车间干活。她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把钱赚,再也不用靠几亩薄田过日子了。”
和张翠花一样,车间里的名女工都经过免费培训,持证上岗,完成了从农村妇女到产业工人的美丽蜕变。
要安置更要安心。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搬迁群众实现快融入。
吕梁市临县城北安置区是该省最大的集中安置区,共安置搬迁人口人。从群众搬迁入住那天起,新社区的党支部也随之成立,选派城庄镇副镇长王雁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社区党支部班子,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解决群众难题。实现了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创新举措、暖心服务让易地搬迁群众养老吃上“定心丸”。
72岁的王砚通是兰峪乡玉家沟的搬迁户,年下半年入住敬老院。他开心地说:“床上软乎乎,地上暖嘟嘟,我一个没有劳动力的贫困老人能住上这样的养老院,党的搬迁政策真是好。”
据了解,榆社县采取敬老院与集中安置区同步规划建设的方法,创新思路采取“医养结合”办法,解决搬迁特困老人的养老问题。文峰敬老院院长刘晓青介绍:“全院目前有92名老人,五保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特困老人就占到82名。只要是县内的特困五保老人,这里全部接收,医、养、护一体,让更多贫困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眼下,“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的目标正在三晋大地变成现实,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