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清正的作风,令人钦敬仰慕。崇尚节俭培养廉洁之风。廉廉洁正直必先知足。
正当地获得利益,正当地赢得名誉。
不要贪图向上保举获得功劳,不要贪图虚浮不实的名誉。
事事知满足,人人守纪律,那么正当的风气可挽回。
古代的君子如何竭尽心里修德养性的?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周礼》
旬卿、张载小心谨慎以礼为实务,知晓根本,喜好古风,不追逐流俗。
为官之道曾国藩为官不贪,不靠做官发财,不为后人敛集财富。坚持信奉“不贪财、不苟取”。常常以勤俭训诫后代。终身自奉寒素,过着清淡的生活。教导家人不要骄奢淫逸,不要取用不合道义的钱财。直到晚年,曾国藩克己求过,严以律己,仍不稍宽。
经典实例1.包拯清正廉明
包拯(年-年7月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开封府开封府《正大光明》2.天下清官第一的于成龙
于成龙(年9月26日—年5月1日),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
于成龙曾奏免荒地钱粮,放粮赈灾。善于决狱,以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称。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是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
康熙帝曾赞谕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一代名臣张伯行
4.昏君晋灵公
5.晋武帝骄奢淫逸
6.孟昶(chǎng)奢淫亡后蜀
7.监生不忍一时之贪被人取笑
8.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9.曾国藩身在官场讲廉矩
廉矩心语做任何事,不能占别人半点便宜,不轻易拿别人的财物。
为官不可扣属下的钱财。
久居高位,唯有不贪安逸、不图丰豫,以报答国家的厚恩,同时珍惜祖宗的余泽,才不会整日兢兢栗栗。
身居高位,时刻遭到危险,遭到侮辱的可能,正如“富贵常蹈危机”。
人心纷纷不能安定的原因,是因为不知天命。陶渊明等能够享受自然,随遇而安,就是因为明白天命。不要有计较的心理。
有修养的人士,在面貌上表现出来淡泊、高雅、和悦、丰润。在心灵深处猛然省悟,才能在面容的颜色上取得验证。
“下层小民都吃草根,官员大多贫穷困难,而我身居高位,骄奢达到这样的程度,还盗取廉洁节俭的虚名,让人惭愧的何地自容,以后应当在这方面痛下治病的针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