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玉灵山游记澎湃在线

北京哪个痤疮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
                            

听说玉灵山,原本以为这是一座蕴藏丰富、玉石林立的大山,其实不然也;了解玉灵山,又听驴友车爱平说这是一个埋葬后赵皇帝石勒的地方,有墓碑和寺庙佐证;目睹玉灵山,缘于老岳父安葬于山中,虽曾几次走近仅是远观而已;走近玉林山,访古问道,探究其妙,方知山有多名,令我扑朔迷离。

玉灵山,又名玉林山、御陵山、勒台山、于岭上,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马家沟村杜家山自然村北3.1公里处,海拔:84米(手机定位测知),距离石城区约18公里。虽山势舒缓,但主峰突兀,山体为青石质,山无林灌,芳草遍地,有部分梳林密灌植被。据《离石县志》记载:玉林山位于王家沟东北11公里处,海拔米,北达方山县境,有部分梳林密灌植被;《山西山河大全》记载:玉林山位于离石县王家沟乡东北10公里,北与方山县交界;《吕梁地名志》记载:玉林山位于离石县北20公里,为离石与方山二县界山;又据《吕梁市乡镇志》记载:“玉林山疑似‘御陵山’,查遍《永宁州志》山川卷四,未见玉林山记载,山上石碑记玉林山,应是当地方言玉林山与‘御陵山’不分,音同字异而误载。”如石勒皇帝果真埋葬于此,称之“御陵山”,也不无道理。所谓御者,皇帝也;陵者,墓地也。也即玉灵山是埋葬皇帝的山;《永宁州志》记载:“后赵石勒墓,相传在州治北三十未详。”从一些遗存碑文可知,玉林山,清代也叫“灵山”。所谓灵者,灵柩或关于死人也。据《永宁州志》载:“勒台山,在州治东北四十里,相传石勒曾屯兵于此。”又据乾隆版《汾州府志》云:“勒台山,西南距州四十里,相传石勒尝屯兵于此。”在勒台山东面山下,有个村叫“回勒塔”(古碑记载,现名回龙塔)。此行,登山途中,我用手机导航,屏显“于岭上”,再无他山名。据张强同志解释说,于岭上,或许是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自认俗称而得名,网传随之而为。山有山的高度,山也各有神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名再多,不过称谓而已。据大清嘉庆二年六月初七碑载,玉灵山曾林木葱茏,生态良好。“层峦障天,塞峰绝地;松柏左右,分绕台池;前后互呈,诚石郡之名山,一方之大观也。”

庚子之年,孟春时节,我与张强同志驱车走近玉灵山。前往玉灵山至少有两条线路供选择:从离石出发经小东川的阳坡沟前往,亦或从离石出发经北川、大武沟山道也可前往。此行,我们选择从小东川阳坡沟线路。18公里路程,20多分钟车程。车行任家沟交叉口,左转沿着蜿蜒陡峻的山道盘旋而上,向着玉灵山挺进。透过车窗远远望去,诸神庙如同一座古城堡,突兀高耸,直插云霄,气势恢宏,颇具布达拉宫造势。车行至山腰,然后徒步登山。

玉灵山诸神庙建于山顶,东北部稍缓,东、西、南三面较为陡峭。寺院坐北朝南,东西长约72.6米,南北宽约35.36米,建筑面积约.38平方米。据碑刻载,寺庙至迟明万历四十二年()已创建,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历代均有修葺。原建有玄天大帝殿、山神庙、准提菩萨殿、关圣帝君楼、狐神庙、弥勒殿、释迦并诸神护法殿、圣母殿、龙王殿、石勒大王殿、娘娘殿、钟鼓楼等建筑。北禅寺供奉有玄帝、石勒、菩提、圣母、弥勒、释迦等,故又称“众神庙”。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今诸神殿宇尽被毁坏,断壁残垣,一片废墟,碑石横躺,现存10座建筑遗痕,明至清9通石碑,可辨碑文有《永宁寨记》《重修古寨二殿碑记》《玄天碑》《圣母碑记》等。

在诸神庙中,乡民把后赵皇帝石勒作为仅次于玄帝的第二位神供奉,至今还称“石勒爷”。北麓尚存石勒坟墓及民国年立碑,这印证了魏晋时期南匈奴内迁,附近左国城(方山南村)曾是匈奴单于庭,吕梁山曾为“五胡”根据地史实。站在石勒墓前,回望后赵皇帝石勒一生时,我心豁然开朗,北禅寺仿佛就像一座天然的巨大陵墓展现眼前,高高突起,庞大无比。细观石勒陵墓封土堆,虽历经年风霜雨雪,仍有1.5米多高,试想当初封土堆究竟有多高,不得而知。感悟古人当年选择这块绝佳风水宝地建墓时,那独具匠心之奇思妙想和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令我十分震惊。

石勒(年―年),字世龙,初名石勹背,小字匐勒,羯族人,上党武乡人,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皇帝。年少时,行贩于河南洛阳。后与汲桑等18人占山为王,人称18骑,参与了西晋八王之乱。西晋光熙元年,投靠了占据左国城(今方山南村)刘渊部,受重用封为辅汉、平晋将军。建武二年,率部攻下平阳后,与刘曜结仇反目。翌年,石勒建立后赵政权,自称皇帝。他重视农业、发展手工业,重用人才,加强内部团结,注重民族关系,赢得了民心,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后赵建平四年,临终遗诏:“后事从俭”。他与刘渊结盟时,曾活动于玉灵山。因见山之高大雄伟,具有王者虎视之气,遂归葬于此。在不远的洞上村有勒王台,传说当年石勒投靠刘渊屯兵驻扎于此,故名屯上。所谓勒王台者,点将之地也。在玉灵山西10里处有个村,叫留子局村。为此有两种说法:一说石勒有一子战死后埋殡于此;二说石勒出征时,因战不便,随将小儿子寄留此村,故名留子局村。史实究竟如何?史书无载,仅为传说而已。据有资料载,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这样评价:“石勒是乱世英雄,败后汉、灭前赵,擒刘曜,是个厉害角色,很有军事才能。他自称,要是和刘邦同时,当臣属之;若与刘秀并世,则要一较高低。他说,曹操、司马懿从孤儿寡妇手中去天下,不是丈夫行事,不足取,他不会这样做的。他这个话像个男子汉”“少数民族里,历史上也有了不起的人物,石勒算一个。据我所知,目前己知的石勒墓尚有多处,如河北邢台,山西榆社、陵川、武乡、离石就有5处。追朔其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由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所以这一时期的墓葬多以疑冢和秘葬的方式。民间传说,石勒出殡时,赵国四处发丧、四地起坟。这也就是说,很长时间以来,真正的石勒陵墓究竟在何处?一直是个谜的缘故吧!

诸神庙有一年一度的庙会,乡民祭神在每年四月十八,届时方圆38村,赶牛起费,献戏拜神,还举行物资交流大会。虽寺居于山顶,但人流如潮,热闹非凡,香火旺盛,盛极一时,此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抗战时期,因寺院被侵华日军占据,在此修碉堡,设岗哨,拦捕抗日战士和民众,乡民祭神活动才被迫停止。由于玉灵山高于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南到离石,北达方山,西至临县,东到平川,抗战时期,玉灵山成为当年八路军翻越吕梁山的秘密交通要道之一。太行山区的许多首长就是从平川跨铁路,经交城、文水的山道进入离石的小东川(信义一带),再翻玉林山到北川(其中一道),而后经临县或方山到达晋绥边区(兴县蔡家崖),最后辗转到达延安革命根据地的。

走进诸神庙,我在残垣断壁的一片废墟中寻觅遗迹,在模糊难辨的块块石碑中寻找史源,在观赏品读回望历史中感悟人文,玉灵山虽不及真武山、骨脊山那样集雄险奇秀、粉绿红白于一体,名闻遐迩,但玉灵山自有山水神韵和人文价值。玉灵山“诸神庙”(海拔米),与方山北武当山“玄天大帝庙”(海拔米)南北遥遥相望。古代北武当山叫“真武山”“北顶”,而玉灵山叫“南真武山”“南顶”。相传,古人朝山时,先拜玉林山,后朝真武山。巍巍吕梁山,在此形成南顶与北顶对峙,突兀高耸,气势巍峨,遥相守望,耐人寻味。

伫立山巅,环顾四野,极目远眺,东北可望吕梁山第二高峰—骨脊山,向北可望三晋第一名山—北武当山,西望神仙山,东望宝峰山,南望上顶山,可谓众山龚翠,群星捧月。俯视山下晋能大土河电厂烟筒高耸,与梁峁齐肩,西南眺望吕梁新区、吕梁机场仅一箭之遥。我想,玉灵山独特的区位,优越的环境,这一处鲜为人知的人文景观,不远的将来,经离石区精心打造后,将进一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广为人知,慕名朝山。

游山归来,听闻一些朋友叹息说,玉灵山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没看头没意思。我自认为不然。行走大美吕梁,有的人要么是走马观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追古溯源,传承历史人文。行走玉灵山,我认为它既有科学研究价值,也有社会研究价值。诸神庙依山脊走势设建于山项,布局自然,科学合理。建材以当地块石为主,以枕头窑洞呈现,这种建筑结构,被当地普追应用,这是研究吕梁明清以来券洞建筑技术的实物资料;玉灵山距吕梁环城高速入口仅11.7公里,四周有真武山、骨脊山、宝峰山、上顶山等许多名山,西南有吕梁新城、吕梁机场,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自然风景奇特,加之有石勒墓历史文化,这是离石文旅开发不可或缺的人文资源,亟待开发利用,大力推介。

宁静致远曰:岁月写满了文字,文字丰满了岁月。山既是阻碍,亦是风景。当你历经艰险、翻山越岭时,便将旅途风景尽收眼底。穿越千年历史时空隧道,回望离石悠久人文历史,仿佛一廉幽梦!人生总是向往美好,其实生命本存美好;人生总是追逐美好,其实每个瞬间足够美好。人生之旅途,就像是一串深浅不一、曲折不平的脚印,丈量着岁月的山川河流,追逐着时光的阴晴圆缺,修行着生命的悲欢离合。行走一步一程,每一处都风撩清梦,雨洗倩影,每一时都蕴含着不经意的美好。辛弃疾有词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其实,我们考证历史,研究人文,不只是为彰显过去离石悠久历史的辉煌,也不只是为谋求今日离石文旅开发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找回离石那种应有的地域自信、文化自信与人文自信;让昔日离石的辉煌,不再是离石人洋溢在脸上的荣光和挂在嘴上的自豪,而是通过对离石人文历史推介,将大家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从而引发爱我离石、建我家园的大美情怀!本文通过对玉灵山人文历史或浅或深的文字描述,意在展陈一幅历史画卷、文化卷轴,分享读者,冀望吸引更多人士走进大美离石,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诗人冯恩启(山西)为本文赋诗一首:

七言絕句《玉灵山》

碧玉灵山草木幽,

追思怀古话风流。

奇峰出峭青云上,

日落霞飞归鸟啾。

-04-03

《离石县志》《永宁州志》《吕梁市乡镇志》(离石卷)《人文离石》《离石民间传说》《吕梁地区志》《吕梁地名志》《吕梁不可移动文物》《汾州府志》《山西山河大全》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灵林山的一些图文资料等。

编辑:yisun

版权归离石区新闻中心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今日离石

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

长按左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