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城研讨圣地取经
吕梁北武当山道地中药材项目快马加鞭探新路
吕梁北武当山道地药材产业化暨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的研讨活动现场。杨应平摄
本报讯相聚龙城太原,互动交流研讨。5月15日上午,一场围绕吕梁北武当山道地药材产业化暨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的研讨活动在山西省太原市三桥大厦如期举行。这是太原晋阳发展实业有限公司与方山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吕梁北武当山道地中药材项目成功落户方山后的又一次推进之举。
山西省科协副主席郝建新,山西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拴福,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福喜,山西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武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国家药食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郭尚,山西农业大学中药专家教授王玉庆,五台县沙棘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侃,北京振农集团营销总监孙丽平等嘉宾出席研讨会。原方山县老领导周振义、任继林特邀出席。方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高鹏致辞,太原晋阳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丁晓嵘致欢迎词。方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荣杰,副县长呼鹏燕,县工商联、农业农村局的负责同志及吕梁北武当山道地中药材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太原晋阳发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刘生喜主持会议。
高鹏指出,专题研究和交流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开发,这既是方山县和合作方贯彻全省中医药强省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又是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更是搭建平台、扩大招商、共谋发展的有力举措。高鹏希望,通过研讨,能够找准差距,形成共识,立足方山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借风行船,借梯登高,以中药材产业为核心和依托,加快开发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促进“方山牌”中药材和药食同源、功能食品走向省城、迈向全国。
高鹏表示,方山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继续把中药材产业和开发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区域化布局、景观化建设、基地化培育、品牌化营销”的总体思路,坚持提升质量与稳定产量并重、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并举,重点打造优良种子种苗、标准化种植、仿野生种植、林下套种、产品加工、中药康养“六大”基地,力争尽快把方山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的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基地,真正让中医中药、功能食品成为助推方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会上,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院士科创中心院士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于建华,国家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朱广海,国家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态中草药专家、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西南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波泽就中药材产业药食同源功能食品以线上形式发表了观点看法和意见建议。郭尚、王拴福、王玉庆、李朝晖、武滨、赵志侃、孙丽平、郝建新、任继林、周振义分别发言讲话。大家一致认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是阳光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更是可持续的强国产业。要把药食同源作为抓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切入口,注重利用发挥和有效保护方山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打生态牌,做强中药材,搞活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要把中药材产业与文旅康养、宗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全省生态中药材示范基地、药食同源食品基地、宜养康养示范基地,推进方山农旅融合深度发展,早日实现产业富民、旅游强县的目标。
沙棘素有维C之王的美称,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方山县沙棘生长面积达50.2万亩,年生产沙棘万公斤,占到全省沙棘生长面积的近30%。早在上世纪80年代,县委、县政府就着手发展沙棘产业,方山沙棘酒曾被列入国宴用酒,在全国轰动。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和山西省以及专家学者纷纷来方山县考察,年方山县被列入国家生态资源开发重点县。可以说,方山沙棘产业起步早,但没有发展好,更没有做强大。
5月16日,与会人员又来到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就沙棘产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考察,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大家纷纷建议: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推介力度,强强联合,把方山宝贵的沙棘、上品的沙棘发展好,开发好,利用好,真正做起来,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成为方山富民增收的又一特色产业。(杨应平)
[延伸阅读]:截至年底,方山县有中药材留床面积5.6万亩,累计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45户,中药材加工企业2户(圣帝中药材有限公司、鼎峰种养专业合作社);先后认证有机柴胡、有机黄芪和有机黄芩亩,中药材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境内土层深厚、疏松多孔、富含有机矿物质,种植的中药材品质优、药效佳,其中:黄芪甲苷含量达到0.54%,超出标准13倍;毛蕊异黄铜葡萄糖苷含量达到0.%,超出标准3倍;种植的黄芩、黄芩苷含量为19%,超出标准2.1倍;种植的柴胡皂苷含量为2.%,超出标准7.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