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方山县立足良好的水源、气候、空气等比较优势,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以“五有产业”为主要路径,按照“远、中、近”“大、中、小”的策略,采取“统一组织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资金支持”的思路,形成了“3X+”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方山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新路。目前,县级层面大力发展光伏、肉牛、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人均1千瓦光伏、1亩中药材,户均1头牛;全县7个乡镇根据地域气候分布,大力发展酿酒高粱、饲草种植、小杂粮、食用菌等X项特色农林牧产业,构建了集体带动型、合股经营型、委托经营型、订单种植型、就业帮扶型五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两项特色产业覆盖。
肉牛养殖打开幸福门
方山县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个养牛重点县之一。近两年来,该县坚持以“政府主动作为、龙头企业引领”为方向,按照“公司集中育肥,农户分散饲养”的模式,确保肉牛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产业、百姓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方山区域特色的品牌产业。县财政统筹整合产业扶持资金1.4亿元,2万头肉牛育肥基地一期头肉牛育肥场建成投运,入圈肉牛达到余头,每头牛可获得纯利润元。年5月起肉牛开始出栏,到目前已销售头,取得销售收入.84万元。采取“公司集中育肥,农户分散饲养”模式,全县肉牛存栏突破3万头,时产10吨饲料加工生产线、年产2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及牛粪养蚯蚓粪污处理项目初步建成投产。肉牛养殖产业可覆盖全县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可增收元。
中药材产业铺就致富路
方山县被省市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28个规划县、13个重点县之一和全市唯一的中药材基地县。近两年来,该县立足于基本县情和比较优势,配套出台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奖补办法,优先向中药材发展区域安排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对中药材企业在项目用地、税收减免、贷款贴息、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成为了全县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整合资金1.3亿元,引进振东药业、国新晋药、盛晋隆药业等大型药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合力打造万亩正品北柴胡种子繁育基地、万亩党参标准化育苗基地、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全县中药材种植达到5.08万亩,预计两年后可带动贫困户余户,户均年收入余元以上。
光伏产业成发展主引擎
新能源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近两年来,方山县依托日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5.5亿元,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维护、统一结算分配、提升综合利用效率”模式,由方山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山西晋能集团、中金国泰控股集团和江苏中利集团统一规划承建,统筹考虑土地、资金、光照等因素,按照“村级分布式、联村式、农光互补式、屋顶式、集中式”五种模式,规划设计刘家庄18兆瓦、水沟35兆瓦、袁家甲13.53兆瓦、杜家会7.59兆瓦、峪口一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屋顶千瓦、桥沟农光互补千瓦以及10个千瓦村级电站。建成总装机容量为75.74兆瓦光伏电站16座。并网以来,已累计发电.50万度,结算收益万元,分6次分配万元,实现个行政村光伏收益分配全覆盖,村均达到25万元以上。
据了解,75.74兆瓦光伏电站,按年均利用日照1小时计算,年可发电.7万千瓦时,年均总收益约.42万元,除去还贷、土地流转、运营维护费、税金后,年均纯收益约万元。这些收益全部分配给个贫困村和51个非贫困村,这样的光伏扶贫政策分红,可持续受益20年。
本报记者李全明通讯员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