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农历六月,大暑时节,我和几个摄影朋友游了一趟清江方山。____迤迤逦逦的方山景区,大约60平方公里,因据清江中下游,武陵山脉之东,故称清江方山。驾车去不算很远,距长阳县城不过25公里,小地名叫龙舟坪镇郑家榜村,县城也有公交车直达郑家榜。我们走得早,归得迟,在方山足足一天。____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族的发祥地。清江方山依山傍水,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去方山之前,读过张昌祝和林汇泉二位先生的《方山赋》,称赞这里是人间仙境,其中有诗赞道:“羁鸟返林兮鱼归故渊,重适乐土兮且歌且弦。徜徉方山兮快乐胜仙,归来归来兮颐养天年。”其心旷神怡之情溢于言表。我想,如果不是置身于山水之中,怎会有如此动情的养心之作?这几句诗,更勾起我踏访清江方山的心绪。____现在,我开始登山了。上山又上山,拐来又拐去,盘旋复盘旋。一级一级台阶,一棵一棵古藤,一蓬一蓬树荫,一道一道溪流,一声一声蝉鸣,一阵一阵凉风,一弯一弯山路,让你忘却红尘喧嚣的城市,生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怀想。我们几个人走一走,歇一歇,拿起相机拍一拍,我在栈道上甚至喊了几嗓子山歌。山歌一出口,四山回应,嗡嗡地响,仿佛是天然音箱。几个荆州来旅游的大学生,为我的山歌鼓掌喝彩,青年男女的笑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____仔细看那些山,我才明白为什么叫方山。原来,那些山峰不是常见的剑形或圆柱形,而是不规则的棋盘形,方方平平的,别具一格。或许是天上的神仙落下云头歇在山顶,就是在这里摆开棋子厮杀一番的吧。山的植被茂密,峰峦叠翠,阳光之下,绿得眼睛发亮。特别是那些奇峰怪石,引发人无穷想象,或像僧帽,或如虎头,或似苍鹰,或像背篓。其中有一巨峰在山谷中突兀而起,状若竹笋,直指青天,雄纠纠气势,撼人心目。站在栈道上俯瞰峡谷,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自然而生。山腹之中,绿野丰腴,来路如细线,弯弯绕绕牵在峭壁底部。山脚下的田野、村庄一派静谧,美得像一个一个盆景。行路之中,偶遇几个清道者和保安员,他们都是本地山民,谦卑而淳朴。峰回路转之处,必有仿木长条凳,供游人小憩。沿栈道设有十几个售货亭,供应矿泉水、八宝粥、桔子汁之类饮食。山路夹峙在绿树之间,石板上流着清泉,红山雀闪烁林间,那么悠远宁静的境界,与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庶几近之。____天地之间,阴阳相合,有山有水,才叫鲜活。方山中溪流纵横,皆由山泉汇聚而成。拾阶而上,一路流水潺潺,仿佛轻音乐相伴。水是清清亮亮的,草是郁郁葱葱的,天是瓦蓝瓦蓝的,出世的清气弥漫山间。俗话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方山可以印证。方山之水,有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有叠泉,跌宕坎坷三步跳,宿命般归于孤寂之处;有积水成潭,歇在山洞,探头一望,冷气袭人。无论上山下山,都听见水在吟唱,一步一朵水莲花,伴随着游人的脚步。可以说,山与水是方山的一对情侣,牵手而行,始终不离不弃。我在溪沟里捞起一块石头,灰黑色,有几道白波纹,觉得还有点意思,就扛在肩上,从上山扛到下山,带回家里作纪念。我想它出自方山,又经过溪流磨洗浸泡,在古老的阒无人迹的深山峡谷,不知有几万年了。在它身上,必定收藏着大自然的精灵之气,或许它会告诉我天人合一的道理,待夜色朦胧时,也会讲述一个“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故事?____方山的栈道长、险、奇、美。人行其上,如蚂蚁上树、麻雀过河,虽是高处不胜寒,却足以令游人一饱眼福。栈道悬绝壁,伸手可摘云。据说栈道全长7公里,在悬崖峭壁之上,打眼撑架,浇铸水泥预制板,安装护栏,每一寸栈道都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远看栈道如大山一条腰带,与山体亲密接触,感觉也就格外不同。若是春雨潇潇的日子,举一把红伞从栈道上缓缓而过,如同一粒相思红豆,浮动在绿水荡漾之中。若是云雾缭绕的日子,约几个朋友且行且远,恍若皮影戏中人物,映衬在绝壁之上。鄂西山区特有的油麻藤、爬山虎,常常成为栈道中天然的扶手。许多老树盘根错节,就在山岩石缝中顽强生长。这栈道风景、随步随换,犹如仙境,在视觉上和精神上都给人极大享受。作为生存压身而心结万端的俗人,若能沿着栈道盘桓一番,领略大自然盎然生机,乃是一件令人神往而快活的事情。____下山后,驱车回到长阳县城,已是清江落霞的傍晚了。斯时,落霞与白鹭齐飞,夷水共长天一色,清江画廊果然名不虚传。那么,清江方山便是这画廊中一幅美妙佳作了。我忘记徒步的疲劳,内心里充满了喜悦,一种恬淡而又温馨的歌谣,便在心里轻轻地吟唱开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词作家。获得首届湖北文学奖,第一届第二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第八届第九届湖北屈原文艺奖,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等重要奖项。)
清江方山风景区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