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一所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北京理工

新闻背景

xinwenbeijing

年底,作为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在山西省方山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半年多来,挂职干部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的智力资源在方山开展了系列扶贫项目。大学如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助推精准扶贫?本期聚焦。——编者

方山县位于全国扶贫攻坚开发的十四个片区之一———吕梁山区腹地,地处偏远,由于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信息闭塞和观念落后,再加上区域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空间有限,贫困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年8月21日,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八家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7号),北京理工大学作为新增22个中央扶贫单位之一,定点扶贫山西省方山县,此后学校很快制订了工作方案正式实施此项工作,并选派干部挂职方山县副县长、桥沟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的“致富经”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中央立足抓基层、打基础,推动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决策。28岁的刘渊此前是北京理工大学组织部的一名干部,此次作为桥沟村第一书记赴方山县任职,对他来说,是一次“很接地气”的经历。

说起桥沟村的现实情况,刚去半年的刘渊如数家珍。“全村共有户、人,耕地余亩。农民收入以种植、劳务输出为主,年人均收入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人,占全村三分之一以上。”

刘渊告诉记者,造成桥沟村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落后,耕地资源紧张,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二是部分家庭中上学的子女较多,用于教育的开支较大;三是部分村民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如何用学校和自己的智力资源对接桥沟村的环境资源,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成了“第一书记”刘渊一直思考的问题。

刘渊介绍,拥有20年以上种植历史的设施蔬菜是桥沟村传统优势项目,村子原有20余户种棚户,但种植户们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太过传统,“土大棚”年久失修,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有效组织,难以形成规模等,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研,刘渊策划成立了“绿色桥沟发展协会”,“希望以此统筹村级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入股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刘渊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他还推动建立了北理工方山县桥沟绿色蔬菜产业合作,促使涉农资金整合与股权转化,村集体以“三资”、学校援助资金和土地流转资金入股,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一户带一户”,以土地、旧大棚、扶贫资金和自筹资金入股。

“如今新建温室大棚已经达到11个,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5万元,为集体增加收入6万元。”

如何最大程度的扩大项目价值?刘渊设想:“三年内,希望吸收更多农户参与合作社,适度增加大棚建设数量,将来发展蔬菜加工、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延伸产业。”

与此同时,刘渊还想方设法争取全省扶贫重点项目,结合新建蔬菜大棚,建设千瓦光伏发电设施,在每个大棚侧上方铺设光伏板,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光伏发电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25万元,由全县扶贫开发平台统一分配,带动深度贫困人口脱贫。同时他还协调县国土局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村东侧约亩集体土地改造为耕地,修建堤坝和排水系统。运用增加的集体耕地,推动土地和森林资源确权,引导农民入股经济作物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和中药材,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0万元。

“暑期学校”给孩子们打开外面的世界

“我们打开相机之后,这个镜头会弹出,镜头是相机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相机的灵魂。”“这是一款VR眼镜,VR就是虚拟现实的意思,带着它就好比在山谷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在给方山县桥沟村孩子上摄影课。

方山北理工暑期学校是北京理工大学开展扶贫工作的另一个成果,学校从去年开始筹建,也将是该校开展教育扶贫的校外实践基地。

暑期学校第一批支教团,北京理工大学选派了36名优秀大学生来到桥沟村开展素质教育,让这个原本僻静的乡村小学热闹起来。“像数码相机、虚拟现实眼镜之类的,在农村,孩子们根本见不着。大学生们把它们带到农村来,既让孩子开阔了眼界,又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方山县小学老师张海晴对于这种暑期课程赞不绝口。暑假期间,这些志愿者与这些农村孩子同吃同住,共同探索科学世界的秘密。目前,陆续来方山支教的北理工师生达到了名,覆盖北理工9个专业学院,计划支教时长贯穿整个暑假。方山县多名乡村孩子参与其中,对于桥沟村的孩子来说,年的暑假与以往大不相同。

“‘十三五’期间,北京理工大学计划派驻名师生来方山开展支教,培训约0人次中小学生。”北京理工大学驻方山县挂职副县长刘博联介绍道。

组建支教团队、搭建教育平台,暑期学校只是北京理工大学在方山县开展教育扶贫计划的一部分。据刘博联介绍,北理工将发挥教育、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帮助方山县制定教育扶贫五年规划,探索教育扶贫新路。8月份起,北京理工大学将选派志愿者到方山高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长期支教行动。方山县当地学校还计划选拔10名优秀教师,9月份赴北京进修学习。此外,为改善方山县贫困家庭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使学生减轻生活压力、专注于学业,北京理工大学还设立“理工梦想”精准扶贫助学金。

精准扶贫,大学能做得更多

“刚开始时,由于方言难懂、相互生疏,跟村民沟通都有困难,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村民见面都会问,又有什么新项目。”聊起半年多的扶贫工作状况,刘渊直言,收获很大。

在刘渊的工作笔记上,详细记录了桥沟村37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具体帮扶措施,以及正在做的工作和接下来的工作设想。

比起在学校时的工作状态,刘渊说现在要忙碌很多,甚至没有周末,记者连线几次,他都在开会。刘渊告诉记者,在桥沟村,他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村子新项目的进展,另一方面还要与县、市相关部门保持常态沟通联络,争取更多扶贫资源。刘渊说,虽然来方山时间不长,但因为经常跟各职能部门打交道,现在已经熟门熟路了。

“以前在学校时,写材料是一个最简单的工作能力要求,现在到基层后派上大用场了。”刘渊说,把问题说清楚,方案写详实,并主动跟职能部门领导沟通,很快能得到认可,“在基层,笔杆子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要求。”

在扶贫期间,刘渊最大的体会是要学会整合资源,对于桥沟村的未来产业发展,刘渊积极邀约北京理工大学的专家参与,“按照学校专家提出的方案,桥沟村应发展主干路沿线景观,实施旧村景观改造,美化村东侧山谷,结合蔬菜大棚、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新村-旧址-农田-菜园’整体景观群。”

今年,桥沟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经费万元。刘渊还设想,在未来几年,在桥沟村修建5公里观光健身步道,开设窑洞农家乐、大棚采摘、水塘垂钓等娱乐项目,与周边于成龙墓、横泉水库形成联动,发展生态文明全域旅游。

7月中旬,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到方山调研扶贫工作时表示,学校在定点扶贫工作中,以教育扶贫为主,以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为辅,也积极动员校友和其他社会资源,助推方山产业经济发展。赵长禄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大学是智力资源的聚集地,如何找到将‘高大上’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接地气’的现实生产力的通道,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通道。”刘渊说。

本文刊登于人民政协报年8月3日第9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