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贺龙中学三部西

贺龙元帅

贺龙中学始建于年9月2日,当时的校名是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贺龙元帅亲手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中等学校。

贺中校歌

贺龙中学是按抗大式军校模式和宗旨办学育人的,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其办学宗旨是:大量吸收新解放区及游击区的知识青年,为解放军各部门培养初级军政干部。学校先后设有贺中一部、二部、三部、贺中附小和地方干部培训班。

一代名将雄才大略,可谓风范师楷,贺龙元帅高瞻远瞩,重才重教,战火育英,费尽心血。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的贺龙将军,以其战略家的高度预见,不论当前适应解放战争大发展的需要,还是在革命战争胜利后建国的需要,都须培育大批有理想、有知识的优秀基层军政干部。因此,他在山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时,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当机立断,决定以解放后的文水县中学的学生为基础,成立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学校定名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并亲任校长,派其秘书彭德任副校长,筹备建校。又令时任吕梁军区司令员的张宗逊将军,时任吕梁军区副政委的罗贵波将军,协助建校。学校在山西晋中地区招收一批学生后,于一九四五年十月迁移到山西方山县大武镇定居。学校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更名为“贺龙中学”,此后贺龙将军又指示在山西忻州地区成立了“贺龙中学二部”,在山西雁北地区成立了“贺龙中学三部”,后来三部并入二部。

一九四五年冬,雁门区党委,根据晋绥边区政府指示,在左云县成立了晋绥边区第五中学,吸收革命知识青年入校,目的是为培养和平建设人才。校长由五专署专员阎秀峰同志兼任,任命从延安来的郝笑天同志为第一副校长,任命原雁北行署民政处副处长、教育界知名人士王缮同志为副校长。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雁北西部成立的第一所新型中学。晋绥五中,是根据在当时困难条件下,以老解放区学校为模式作为办校方向,全校编为三个班,即一个干部班、两个中学班。一九四六年八月中旬,因战局紧张,绥蒙一中部分师生在江淮同志带领下,撤离丰镇与晋绥五中合并。此时,学校已经接到归属晋绥军区领导的通知。

一九四六年九月七日,学校奉命转移,除少数学员外,大部分随学校经右玉南花园、平鲁县井坪等地,于九月十日到达朔县峙峪村整训换装。天主堂、地主大院成为学校校址。从此,晋绥五中走完了它光荣而艰难的历程。

到峙峪不久,贺龙司令员委派钟师统同志接管学校,正式宣布更名为贺龙中学三部,随同接管的还有岳根活等同志。贺中三部成立后,钟师统同志任主任,郝笑天、王缮同志任副主任,全校师生一百五十余人。

到峙峪后除继续进行文化、政治学习外,主要还进行了形势教育、纪律教育、军事常识和队列教练。为了庆祝我军晋中、晋南战役的伟大胜利,学校组织了一次一百多人参加的大型宣传队到朔县城进行宣传活动,其中有男女生参加的秧歌队,演话报剧,贴标语,十分活跃,因为朔县解放不久,群众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宣传队,感到很新鲜,很惊奇,街上围观者,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宣传效果很好。此间,晋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杨尚高同志到峙峪给全体师生做过一次政治形势报告。经过两个多月的教育学习,学员的政治思想觉悟、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组织观念,军容风纪有了明显加强,为学校转移岚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中旬,遵照晋绥军区和贺龙司令员指示,在钟师统同志率领下,贺中三部从朔县峙峪出发,经沙鸽、阳方口、宁武、东寨、头马营、分水岭、静乐等地到达岚县斜坡与贺中二部合并。郝笑天、王缮被任命为贺中二部副主任,贺中三部学员合并后编为二部第四队,到此,贺中三部胜利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贺中三部同贺中二部合并,不仅壮大了学校,使学员增至七百余人,而且带来一批文化素质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充实了机构,加强了各级领导,为进行正规的教育训练,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贺龙中学前后办学三年,有三千余名知识青年在校学习。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分到晋绥军区与西北野战军工作。一九四八年八月,学校奉贺龙将军命令迁移至山西临汾市居住,同陕甘宁步兵学校并成立《西北人民军政大学》。

作者/来源:红色山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