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幕拉开,多年前,山西吕梁永宁书院传来学童们朗朗书声,这清脆稚嫩的诵读声,穿越岁月的长河,总是令剧中的主人公于成龙魂牵梦萦,想起他在永年书院开蒙先生,也是他的岳父,邢先生的谆谆教诲成为指引于成龙仕途的启明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启明星引路,于成龙花甲之年,又启程前往直隶,担任巡抚。
前通往直隶的官道上,一辆马车匆匆赶路,忽听得仆人兴奋地喊道:“老爷,咱们到了,直隶!”伴随着“吁”的一声,马车停住了,一位衣饰简朴、风尘仆仆的老人走了下来,他就是奉诏赴任直隶巡抚的于成龙……
由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演艺集团组织实施,山西省话剧院倾情创作演出的原创话剧《于成龙》近日搬上舞台,在省城连续演出30场,好评如潮。
该剧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总揽历史长河的雄浑气魄,贯通古今,在故事结构、表现形式、主题蕴涵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挖掘梳理、提炼表达,首次在中国话剧舞台塑造了“天下廉吏第一”的历史人物于成龙的形象,用历史关照现实,是历史剧的一次全新突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山西省廉洁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文艺创作的富矿。历史上的于成龙系清朝名臣,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属大器晚成,年轻时性格刚烈,看不惯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之风,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落榜。于成龙45岁才开始踏上仕途出任罗城知府,随后一路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三年(年)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谢世,终年68岁。于成龙宦海生涯23载,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康熙帝为其御书“天下廉吏第一”的牌匾,于成龙谢世,康熙帝破例亲撰碑文题写“高行清粹”匾额匾予以褒扬。
在历史横切面上寻找一点,把它精细放大——这就是话剧《于成龙》的魅力所在。原创话剧《于成龙》由国家一级编剧马连伦执笔,国家一级导演王小鹰执导,全剧精心而巧妙地选取于成龙宦海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从福建千里迢迢赴任直隶巡抚,于成龙刚刚赶到直隶地界,所见所闻令他触目惊心,四处逃难的灾民、十万火急的灾情与贪腐严峻的官场形成强烈反差,重重矛盾刻不容缓直逼新任直隶巡抚于成龙,限于困局中的于成龙究竟该如何应对?怎样破局?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面对灾民,大名知县赵履谦却在县衙内伙同于成龙的小舅子天津盐商邢家良呼朋唤友大吃二喝,于成龙毫不迟疑将赵履谦就地革职,将邢家良赶回天津。饿殍遍野、难民命悬一线,直隶各府粮食告急的文书雪片般涌来,灾情刻不容缓,怎么办?这样的开头,故事切入干净利索,没有过多的铺陈渲染,节奏铿锵,直接挺进全剧的核心旨要,这样切入使得全剧主题主线高度集中凝练,对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
剧中,保定皇家粮仓主管赫仑看到前来准备开仓放粮的于成龙十分傲慢。他趾高气昂地说:“我可要奉劝你一句,二品顶戴得来不易,顶戴下面的这颗脑袋更该珍惜。”
于成龙回答:“拿我一个人的命换千百人,自当值得。”
赫仑充满嘲讽地说:“有风骨啊,听闻于大人是吕梁永宁人,二十年前离乡从官,可你夫人与儿子孙子,还留在永宁吧?”
听到这样的威胁,于成心头也是一颤……但依然不惧恐吓坚持开仓放粮。
看于成龙没有惧色,坦然不惊,赫仑感觉自己的话还不够狠,接着又说:“僭越之罪当诛九族!你自己的脑袋不要,你于家的血脉断送了,你也不怕?”
“开仓放粮!”
在“情”与“法”、“情”与“理”的斗争与思辨中,于成龙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果断抉择,冒死私开皇家粮仓,赈济灾民。
“话剧《于成龙》故事情节波诡云谲、扣人心弦,高潮迭起……最打动我的是于成龙这个人物。”山西大学历史系刘曦和他的同学们观看演出后认为,舞台上的于成龙铁骨铮铮、有血有肉,可信可敬可亲,剧中矛盾冲突紧扣于成龙为官的人生追求,突显了主人公“为政以德”的精神追求,生动诠释了他以民为本、勤政清廉、敢于担当的官德。
剧中,康熙皇上赦免了于成龙的“僭越之罪”。然而,开仓的赈灾粮却悉数落入号称“马上好汉”的“盗匪”之手。于成龙百思不得其解,按察使董炳忠为于成龙揭开了“盗匪”的真实底细,马上好汉”并非什么江洋大盗,而是曾鼎力支持于成龙开仓放粮的直隶布政使齐英,齐英是当朝大学士明珠的族兄,明珠身居高位,权倾朝野,于成龙不顾个人安危,将设计将齐英拿下。于成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齐英所侵吞的赈灾粮全部都存放在自己小舅子邢家良的盐库里。面对亲情与国法,于成龙最终选择了后者。
这就是一个多年前的清朝官员的担当与作为。
于成龙强大的内心和为官的底气来自哪里?
该剧尾声时,于成龙与为他开蒙的永宁书院的邢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邢先生问于成龙:“我庆幸教过你,我还要教更多的人。你可还记得问过我,何为‘为政以德’。”
于成龙答曰:“学生究其一生,都未曾得到答案。”
邢先生说:“恤千万百姓之情,守仁爱众生之法,便是真正的‘德’。”
于成龙泣不成声地曰:“先生,学生懂了!”
答案就在于此。此处也正是该剧最为传神的点睛之笔。
于成龙强大的内心和为官的底气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的支撑。
于成龙生于忧患,苦读诗书数十年,饱经国家社稷之动荡,曾深刻体会百姓离乱之苦。他为官的核心就是心系百姓、造福百姓、为民请命,对恶势力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剧中对《论语·为政》篇诵读声反复运用,这段文句,是儒家德政主张的集中体现,也是于成龙形象的先导,同时也给出了于成龙自出仕以来,从芝麻小官到封疆大吏,能够不断“卓异”、始终清廉,成为清朝好官员以坚实的文化心理依据。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于成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并且始终坚定不移、执著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天下第一廉吏”。他的一生就是传奇,是那个时代官场上的清流。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该剧不仅生动鲜活地表现了于成龙为政清廉、爱民如子的事迹,更主要的是要展现他敢作为、敢担当的精神,以及为百姓、为天地、为天理的为官宗旨。正是于成龙身上的这股清流正气,让这个人物穿越几百年直到今天还饱含现实的温度,让当代人从那段历史中产生思想共鸣,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力量,毋庸置疑原创话剧《于成龙》是新时代历史剧创作的一次全新突破。(李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