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3月31日,年清明节祭扫先烈暨晋绥散葬烈士遗骸安葬及 烈士遗物安放仪式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举行,图为各界余名代表参加仪式。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中国青年网吕梁4月2日电(记者李川)凤凰岭前埋英骨,湫水河畔祭忠魂。
他们,是一群冲锋在战争年代的革命军人,为了民族独立与自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的烽火硝烟中,在晋绥边区、在朝鲜战场,一往无前,洒尽 一滴血,埋骨吕梁山上、异国他乡。
70余载斗转星移,无数革命先烈的遗骸依然散葬荒野沟壑,忠魂无处安放。寻找英雄,安放忠魂,成为今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先烈精神的使命。
凤凰岭下,湫水河畔,一把“集结号”召唤革命先烈魂归“家园”。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又是一年清明时。3月31日,年清明节祭扫先烈暨晋绥散葬烈士遗骸安葬及 烈士遗物安放仪式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举行。
这一刻,划破长空的集合号声回荡在绵延的黑茶山上、蜿蜒的湫水河畔,它召唤着革命先烈的忠魂归来,以祭永思。
3月31日,年清明节祭扫先烈暨晋绥散葬烈士遗骸安葬及 烈士遗物安放仪式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举行。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一把“集结号”,召唤26位革命先烈魂归“家园”
26副棺柩静静地摆放在由毛泽东主席题词的晋绥解放区烈士塔下,每一副棺柩中都安放有一具最近一年从吕梁市离石区、临县、方山县、兴县等地寻找、收迁的烈士遗骨。
他们,是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26位军人。
在哀婉的集合号声中,礼兵抬起棺柩,缓缓走向一排由汉白玉筑建的墓冢,将棺柩小心地放到墓穴中……
集合号声息,26位烈士重返旧部,魂归“家园”。
“烈士陵园是英雄的家”,贺龙元帅之女、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贺晓明说。
自陵园落址8年来,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已收迁安葬革命先烈名,其中无名烈士名,同时英烈墙上镌刻着位烈士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和牺牲时间。
“捧起你们的忠骨装殓下葬。抬着你们的棺木,一股暖流从心里升起。回家啦,今天咱们就回家啦!……追思你们的英灵,硝烟令人回首。一个番号,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我们永远是战友。”一年前的清明节,贺晓明曾这样追思先烈。
如今,在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吕梁军分区、吕梁市各区县党委政府、人武部及志愿者们等各方积极努力行动下,又有26位革命先烈归建旧部。
“向烈士致敬!”虽然未能亲赴仪式现场,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依然委托基金会将“不忘初心,继承烈士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悼词带到,以祭哀思。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致辞。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黑茶山永铸烈士丰碑,湫水河长歌英雄伟绩。
对于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而言,位于凤凰岭下的这片土地是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年已是他连续第五年清明节来此祭扫晋绥先烈。
“今天,师后代、晋绥儿女及 烈士后代等60余人回到这里,迎接先烈、祭扫先烈,是为了完成先辈的心愿,尽我们后辈的心意。”段晓飞说,烈士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把烈士装在心里,我们才不会忘本,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陵园内每一块汉白玉墓碑就是一副不屈的脊梁,无名烈士碑上的序号实际上就代表着两个字——‘不死’。”段晓飞感慨道。
当集合号吹响的那一刻,开国上将贺炳炎之子贺雷生热泪盈眶。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明白号声的意义,当集合号声响起,对军人而言是召唤,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归建部队。”贺雷生坦言,号声响起那一刻,他如身临其境,仿佛感觉到先烈的归来,回到部队这个家。
中国人民 1军7师19团烈士墓揭碑仪式。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一座群葬墓,安放位 烈士忠魂
点上一根烟,斟满一盅酒,摆好几碟糕点水果,烧上几沓纸钱……
站在当天刚刚揭碑的群葬墓前,68岁的老人孙群凯几度哽咽,泣不成声,久久不愿离去。
群葬墓中安葬着孙群凯的父亲——时任中国人民 1军7师19团政委孙泽东。
年6月27日,在美军20余架飞机三次轮番轰炸下,位于朝鲜临津江东56号坑道的 1军7师19团指挥所被空袭,指挥所内正在开作战会议的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这其中就包括孙群凯的父亲孙泽东。
牺牲时,孙泽东烈士年仅33岁,那一年,孙群凯只有1岁。
对于父亲的模样,除了翻看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孙群凯几乎没有任何印象。
66年来,由于父亲和战友的遗骸未能回国,孙群凯从未如愿去祭拜过,这也成为他埋藏心底的遗憾。
而今, 1军7师19团作为一支原属八路军师的老部队,由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提议,在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建立一座衣冠冢,就是为了给牺牲的位 烈士后代提供一个能够祭拜父辈的地方。
过去的66年,孙群凯只能在思念飘零的泪光里,在渺无边际的夜梦中遇见自己的父亲。
孙群凯说,他往群葬墓中放了父亲的照片和牺牲证明。对他而言,从今往后总算有了一个祭拜父亲的地方。
烈士棺柩静静安放在墓穴前。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在祭拜先烈的人群中,有一位 老战士胡立言,躺在陵园里的烈士,很多是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
“晋绥地区是我们这些老战士的第二故乡,看到这些山山水水,看到这里的人民,我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胡立言说。
吕梁苍苍,汾水洋洋。先烈伟绩,山高水长。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兴县为首府的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阻敌西犯、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是支援前线、统筹后方的战略基地,是延安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交通要道。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晋绥将士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在吕梁大地上谱写着一篇篇豪迈的沙场之歌,无数革命先烈在牺牲后就地散葬于沟壑荒野间。
历史没有忘记英雄,人民没有忘记先烈。而今,寻找英雄,接英烈们魂归“家园”,让“集结号”永不消声,已成为今人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