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建国初期,有着一位中国气象的领路人,他也是核弹实验的奠基人,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顾震潮。
为国家放弃学位年9月,顾震潮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他父亲是一名知名记者,还开办了记者学校,不过顾震潮却没有子承父业。
他从小对科学感兴趣,凭借优异的成绩选择了重庆中央大学的数理系,一年后转入地理系攻读气象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考入西南联大研究生院,师从清华大学教授顾九章先生,继续研究气象学。
根据顾震潮的学妹回忆,当时她在课后回宿舍的途中,经常能遇到顾震潮、杨振宁和黄潮,三个人经常一边走一边讨论问题,孜孜不倦地学习。
研究生毕业后,经顾九章先生的推荐,顾震潮前往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
在不断地研究学习之后,两年后他通过考取公费留学,前往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系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生导师是当时的国际著名气象学家——C.G.罗斯贝,罗斯贝教授开创了美国第一个大学气象系,有很多气象学概念都以罗斯贝的名字命名。
如果顾震潮一直留在罗斯贝身边发展,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他却没有选择这样做。
年,新中国成立,顾震潮收到老师顾九章的来信,顾九章邀请他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当时的气象局局长也同时来信发出了邀请。
面对祖国的需要,顾震潮没有犹豫,尽管还有几个月就是他参加答辩的日子,但他放下了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和国外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祖国。
天气预报,从无到有次年五月,顾震潮回国,任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主任,负责天气预报工作。
虽然天气预报是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但是在建国初期,百废俱兴,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各异,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
而且在当时,天气预报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是顾震潮和他的清华同学陶诗言,带领科研人员撑起了我国的天气预报事业。
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建立了天气预报业务,培养了天气预报方面的人才。
在我国还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顾震潮克服困难,使用手算图解法做实验,成功绘制出了我国第一张数值天气预报图。
根据顾震潮的同事回忆,顾震潮不仅仅是在工作中敢于挑战,在生活中也从来不讲排场,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要求特殊待遇。
在一次出差途中,顾震潮有事得提前回北京,他推拒了软卧,坚持买硬座,也拒绝了单位派车送他去车站,而是选择坐公共汽车。
同事提出要送他,也被他婉拒,希望同事可以把时间放在野外观测上,让同事们心中敬佩不已。
顾震潮从事的天气预报工作,不仅仅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一个预先提醒的作用,对于当时农民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各地抗震救灾的预防工作,以及当时的抗美援朝等军事活动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核试验与天气预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了国防安全,开始试爆原子弹和氢弹,但试爆试验需要在一个风向合适的晴朗天气进行,避免爆炸所产生的核辐射灰尘随风扩散。
为了保证试验成功,顾震潮以天气预报专家的身份进入核试验基地把关,经过顾震潮和基地气象室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在年10月9日,他们推算出10月13日的最后一周里,都是最佳试验时期。
其中15日、16日、17日是最好的时间,于是大家决定15日进行实验,可是没过几天,顾震潮突然发现天气状况有变化,于是大家赶紧改变计划,推迟到16日下午3时进行实验。
就这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顾震潮也因此获得了个人一等功的荣誉。
随后,第二次、第三次试验后,顾震潮又分别获得了个人一等功、集体二等功的荣誉。
之后的岁月里,顾震潮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不断地转到陌生的、需要付出更多心血的领域,他在雷电物理、大气污染扩散、大气探测等诸多领域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饱受波折,天不假年但命运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使顾震潮饱经波折,有一次,他前往山西参加人工消雹工作,正好碰到一位病危的农妇需要输血,他也参加了输血。
但是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消毒措施不到位,导致他感染了血清型肝炎,之后的三年里,由于肝炎和工作的劳累,顾震潮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病情急剧恶化。
年,顾震潮去世了,年仅五十五岁。
在他去世之后,《光明日报》发布了一条一百二十字的,以纪念这位气象奠基人的一生。
年10月,大气物理所召开大会隆重纪念已故著名气象科学家顾震潮先生,大会的气氛庄重而肃穆,气象学界的学者专家们共同回忆了顾震潮的成就与生平。
顾震潮没有被人们忘记,在他所研究的领域中,他的后辈们也都记得他,继承了他的精神继续奋斗。
希望大家在每天打开天气预报查看天气时,能想起有这样一个人,在气象领域里,奋斗了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