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王族和赵王族都是嬴姓赵氏,两

在战国时期,别看秦国和赵国打的是你死我活,其实两国先祖在千年前是一家。秦王族和赵王族的先祖本为兄弟二人,两人的后裔分别建立了秦国和赵国,两国之间同宗同源,属于一脉相承。

两国王族虽然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嬴姓赵氏繁衍到战国时,秦王族和赵王族之间已经没有血缘关系了。两国共同祖先只有赢姓,并没有赵氏,秦国王族的赵氏还是源于赵国的先祖。

引言

在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为我们熟知的君主有不少,如:秦国的秦孝公、秦昭襄王,赵国的赵武灵王、赵孝成王等。从两国君主的姓氏不难看出,都是嬴姓赵氏,以至于让我们感觉两国之间会不会有什么渊源?

追溯秦国和赵国的先祖

战国时期,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都是嬴姓赵氏,让我们感觉两国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渊源,那么两国王族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呢?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从《史记》中“赵世家”的记载不难看出,赵国赵氏的先祖和秦国的先祖是出自一脉。两国的先祖都出自嬴姓部族,不过秦国王族的“赵氏”却是源自于赵国王族的先祖。

关于秦国王族“赢姓赵氏”的渊源,后文详细介绍,我们先追溯秦国和赵国的共同祖先。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秦人的祖先是“五帝”之一颛顼帝(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的后代子孙“女脩”(是颛顼帝的孙女)。赵国国君是伯益的后代,而伯益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母亲是“女脩”,所以秦国和赵国拥有共同的先祖。

颛顼帝的祖父是黄帝,所以秦国和赵国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因黄帝本姓“公孙”,“轩辕氏”,后改“姬姓”,所以此时还没有赢姓赵氏。

黄帝的子孙颛顼帝也为姬姓,因颛顼辅佐少昊(黄帝长子)有功,被封于高阳,故此颛顼帝的“氏”为“高阳氏”,此时也没有赢姓赵氏。

直到颛顼帝的孙女“女脩”,她的子孙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这才有了“赢姓”,所以秦王族和赵王族的最早嬴姓祖先是“伯益”,不过此时还没有赵氏。

秦国和赵国两支赢姓是怎么分开的?

已知秦国和赵国最早可以追溯到的赢姓祖先是伯益,伯益协助过大禹,大禹因治理供水有功被舜禅让,继承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大禹正式继承王位后,国号为“夏”,迎来奴隶制王朝时代。

夏朝建立后,伯益成为夏朝的执政官,伯益的后代也开始小吏于夏朝,伯益的长子大廉在夏朝初期建立了古黄国、次子若木建立了徐国,若木的后代最终弃夏投商。

夏朝末年,伯益后裔弃夏投商

时间也来到夏朝末期,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当政时,若木的后裔费昌看着荒淫无度的臣僚、奢侈腐朽的夏王朝,对此十分担忧,便多次劝谏夏桀,但夏桀不仅不听,反而认为费昌是图谋不轨。

此时东方的商族逐渐强盛起来,面对夏桀残暴的统治,商族积蓄实力准备攻灭夏朝。费昌面对失望不已的夏朝,便举家逃到了商国。费昌这支嬴姓族人也开始效力于商,他的后裔成为了之后秦国和赵国。

费昌的后代子孙因辅佐殷国有功,故而嬴姓部族开始显赫起来,成为商朝的贵族,商王也常将王女许以费昌的后代子孙。

商朝末年,赢姓逐渐分为两支

时间来到了商朝末期商王帝辛在位时,费昌的后裔也繁衍到飞廉,飞廉是商王帝辛的大臣,也是秦国和赵国的祖先,飞廉的两子便是秦国和赵国的先祖,飞廉之后,逐渐形成两支赢姓分支。

《史记·赵世家》记载:“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飞廉生有两子:长子恶来和次子季胜,长子恶来是帝辛的贴身护卫统领。在武王灭周时,恶来殉国,其父飞廉因为外出办差逃过一劫,等回去时,商朝已经灭亡。

飞廉便带着恶来后代隐居起来,恶来这支嬴姓族人逐渐繁衍成周朝时期的秦国。飞廉隐居后,又得一子季胜,季胜后裔逐渐繁衍成战国时期的赵国。

季胜后裔因功封赵城得赵氏,从此有了“嬴姓赵氏”

商朝灭亡后,季胜这支族人在周朝建立后不久便效力于周成王,季胜的儿子孟增从小聪明过人,又对甲骨文造诣颇深,便应召入宫,被周成王封为太学士,季胜后裔便在周朝逐渐显赫起来。

孟增得到周成王的宠信,被赐予皋狼之地(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境),孟增的儿子衡父成为周穆王时的大臣,孟增的孙子造父时周穆王的驾车大夫。

《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幸于周缪王。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造父得到周穆王的宠信,因助周穆王平徐偃王乱有功被赐予赵城,从此以后,造父这支嬴姓族人便称为“赵氏”,而造父也成为“赵氏始祖”,而恶来的子孙太几家族也因此成为赵氏。

至此,恶来、季胜两支的后人有了“赵氏”,加上的共同祖先伯益被舜赐“赢姓”,从此便有了“赢姓赵氏”,直至发展到后来的秦王族和赵王族两支“嬴姓赵氏”。

恶来、季胜后人分别建立秦国和赵国

恶来的后人因为恶来是商王帝辛宠臣的原因,在周朝建立后遭到打压,恶来的后人“女防”沦落为奴,受周宗室管制和役使,开始名声不显,直到恶来四世孙大骆(秦非子之父)才逐渐有了起色。

“恶来”五世孙非子建立秦国

大骆生有两子,“成”和“非子”,成这支族人被西戎灭族,非子因善于养马,效力于周孝王,后因养马有功分封秦地,非子建立周之附属国秦国,成为秦国的始封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非子是因秦封地才被称为“秦非子”,在没有获封秦地前,非子原本是嬴姓赵氏,原名叫“赵非子”(非子的祖父太几时便因造父一支也成为嬴姓赵氏)。

秦非子建立秦国后,号“秦嬴”,秦非子这支嬴姓部族之人除了可以称“赵氏”外,也可以是“秦氏”,所以秦国不仅是“赢姓赵氏”,也可以是“赢姓秦氏”,这也是秦始皇可以称为秦政的原因。

季胜后裔建立赵国

《史记·赵世家》记载:“自造父已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时间来了西周末期,造父的后裔叔带(七世孙)因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任周天子)无道,便离开了周王畿,转而投奔了晋国,效力于晋文侯,自此造父这支嬴姓赵氏便扎根于晋国。

叔带的子孙后代在晋国混得风生水起,赵氏在晋国也越来越兴旺,逐渐成为晋国的望族。直到后来,赵氏发展成为晋国的六大卿大夫家族之一,之后赵氏又将范、中行氏灭掉,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

最终晋国只剩下韩、赵、魏三大氏族,而晋国公室也名存实亡,晋国不断被三家瓜分。三家分晋后,叔带的后裔发展成一方诸侯,最终公元前年,赵烈侯正式建立赵国。

结语:

非子建立秦国后,时间在西周初期,造父后裔建立赵国后,时间已经到了战国时代,秦赵两国建国史就有数百年的间隔。加上在战国时代到来之前,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战争已经让各诸侯国之间形成互为敌视的关系。

虽然秦国和赵国皆为嬴姓赵氏,拥有共同的祖先,但两支嬴姓赵氏传承到战国时代时,已经各自繁衍了数十代,秦国王族和赵国王族早已没有了血缘关系,两国仅有的渊源只是千年的同宗同源。

大家对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渊源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