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山西新闻

北京中科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岢岚县广惠园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全景。

搬迁群众在兴县柳叶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的扶贫车间内上班。

功能齐全的保德县易地搬迁帮扶服务中心。

易地扶贫搬迁是全省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是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良策。“十三五”期间,我省以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为重点,实施“六环联动”,3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1万同步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现如今,从太行深处到吕梁山下,从黄河岸边到雁门关外,脱贫地区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生动局面。

“斗穷几十载,一年胜千年。搬出穷山沟,生活有盼头。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想到我还能搬到县城,住上水电暖齐全的新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5月16日,在方山县易地扶贫搬迁盛祥安置区的新房里,65岁的李有平激动地说,“年轻人可以外出谋生,我们老年人是靠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来的,各种权益没变,政府还给安排了公益岗位,感谢党我们是由衷的!”

我省贫困村多、小、散,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生态脆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全力推进,如期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7个政策文件,在工程用地、搬迁方案、整村搬迁、资金保障、风貌设计、工程质量、后续扶持、绩效评价等方面做出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格局。

实施六环联动,破解整村搬迁难题。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省以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为重点,创造性地采取“六环联动”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统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资源,重点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保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省扶贫办移民处处长姜晓武解释,六环联动的精准识别对象环节解决了“搬迁谁”问题;新区安置配套环节解决了“搬得出”问题;产业就业保障环节解决了“能脱贫”问题;社区治理跟进环节解决了“稳得住”问题;旧村拆除复垦环节解决了“群众权益”问题;生态修复治理环节解决了“生态脆弱”问题。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闭环推进,确保了群众搬得开心、顺心、放心。

运用四个“推动”,确保工程高效优质。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此项工作快速高效运转,我省创新工作举措,综合运用现场推动、通报推动、案例推动、督导推动等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年开始,我省连续5年根据工作重点选择不同的地点,召开现场会现场推动;运用考核指挥棒,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队、年考核,将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呈送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采取每季度集体约谈、当面交办、限期整改等措施,用足通报推动;将整村搬迁、后续扶持等先进典型经验推送各级媒体多次报道,选编《百村搬迁案例》印发全省,推荐整村搬迁等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政策指引等方式,强化案例推动;每年抽调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村干部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督导组,走遍所有83个项目县,督查所有安置区,抽查不同类型安置户,及时发现问题、专项督办整改,做实督导推动。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建成集中安置区个,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47.2万搬迁群众已全部迁入新居。年、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两度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年“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年,国家发改委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核查验收,我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搬迁群众就学就医条件、搬迁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和满意度均达到%。

在三晋大地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使广大搬迁群众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生产方式得到重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提升。47.2万搬迁人口正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本报记者李全宏

壶关县桥上乡梯脑山村赵万生

以前住在梯脑山村,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抬头能看见、走走得半天,真是出行难、就医难、上学更难。现在搬到县城福馨集中安置区以后,家中窗明几净、水电齐备,安置区里配套齐全。交通方便了,看病方便了,购物方便了,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我和老伴没事就去文化活动广场转一转,这搬迁后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

娄烦县杜交曲镇银洞咀村蔚拴存

现在住上了新楼房,再回想起过去恶劣的居住环境,真像是做梦一样。我们除了会种地,大都没什么技术。搬迁后,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开设了教育学堂,请家政、卫生及其他专业人员结合实际给村民们讲授家政服务、卫生健康、室内装修等技术技能。如今,村里干保洁的、当保姆的、搞装潢的可多了,收入比以前种地翻了好几倍,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啦!

沁水县张村乡芦坡村李青霞

搬迁前我一直担忧“搬迁后没有耕地怎么生活?”等我搬到了距县城西3公里处的杏园安置区后,才发现杏园社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配套设置图书阅览室、医务室,组织修建扶贫超市,优先安置易地扶贫居民,帮助搬迁户就近就业……我如今协助物业开展小区活动,每个月收入余元。刚开始的担忧真的是多余啊,政府给我们考虑得很全面!

本报记者范珍整理

好政策带来好日子

年,71岁的老党员韦连旺告别了他居住了大半辈子的、素有“穷山恶水”之称的板塔寺村,搬进了斗泉乡板塔寺移民新村。

韦连旺原来居住的板塔寺村位于广灵县最北端的大山之上。“以前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里,常年吃不上蔬菜,老咸菜就山药蛋就是我们的家常饭。”说起搬迁前的山村生活时,韦连旺老人不住地叹息着。

搬进了移民新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用上了太阳能、自来水和卫生厕所。睡在崭新的木床上,韦连旺不禁心潮澎湃:“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和政府帮了咱很多,但咱也不能赖在温床上当懒汉呀,总得寻找些挣钱的营生,靠自身努力致富吧!”

思来想去,韦连旺决定利用移民新村位于朝阳寺和著名古堡涧西村游客多的特点,做广灵著名小吃“甜糊糊”的生意。“甜糊糊是咱广灵的品牌,我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技术,可在以前住深山老林里,也只能想想而已。现在,党和政府为咱创造了致富的条件,咱是一位老党员,必须给乡亲们带个好头,让大家都通过自身努力,走上脱贫路。”韦连旺说。

自从搬迁进新村后,韦连旺的经济收入日渐增长,在山村的28亩地退耕还林后,可每年收入元,低保收入多元,资产性收益元,再加上他卖甜糊糊收入的近万元,年收入可达两万多元。

自年以来,广灵县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全面完成了7个乡镇48个行政村户名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同时,改善了全县农村的人居环境,实现了安居工程的全覆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搬迁后的村民都走上了脱贫增收之路。

本报记者范珍

学到技术赚到钱

“以前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旱井水,烧的烂树枝,出趟门十分不方便。如今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楼房,吃的是自来水,用的是暖气,自己做梦也没想到。”5月16日,方山县圪洞镇易地移民安置小区安居苑内,一栋栋高楼挺拔矗立,赵丽云指着自己家的位置乐呵呵地说。

43岁的赵丽云曾是圪洞镇秦家坡村的贫困户,和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赵丽云在旧村没有增收产业,被迫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一家人聚少离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面。”回忆起以前外出打工的日子,赵丽云深有感触。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年12月,赵丽云一家搬到方山县圪洞镇一期易地移民安置点,一家5口人住上了新房,交通、医疗、孩子上学都有了保障。

“居住条件好了,还必须找个赚钱的门路才行。”赵丽云说,“刚搬迁来政府就组织技能培训,我先后掌握了核桃嫁接和装潢两门技术,靠着这两门技术一家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为帮扶像赵丽云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生计问题,圪洞镇因人因户施策。有的加入造林合作社,有的去县域龙头企业上班,有的在安置区的扶贫就业创业基地、扶贫车间就业,有的被安排了公益岗位,有的参加新型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实现搬迁户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他们创业的时候,我们党支部会帮他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圪洞镇镇长助理、安居苑小区党支部书记殷秀明说。

如今,赵丽云学到的实用技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核桃嫁接和装潢生意越做越好。“以前外出打工靠苦力一年能挣个万数来块钱,现在在家门口靠技术吃饭,每年修剪核桃和装修房子的收入在4万元以上。”赵丽云说,现在靠技术吃饭,又能照顾父母孩子,又能赚钱,这样的日子才越过越有味儿。

本报记者李全宏本版图片:赵文君樊学军李全宏

(责编:温文、马云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